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能排灌机耕 “巴掌田”不再“闲”
时间:2023-04-07  来源:中国农网  作者:李传君 祁倩倩(编辑)  行业:农林

图为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碑庙镇锣鼓村高标准农田小麦示范片。 周丽清 摄

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地形地貌以中低山和丘陵为主,农业基础条件并不算优越,但农业发展却并未拖后腿。通川区有35.5万亩耕地,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达48万余亩,并在逐年增加。据通川区农业农村局介绍,近几年该区大力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已经建成高标准农田23万亩,正在实施的有2万亩,涉及金石、青宁等4个乡镇9个村。

通川区的耕地以坡地和梯田为主,且小块零星,为了提高耕地的生产能力,就必须提高耕地的农机作业能力和农田灌排能力,只有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方能达到这样的标准。近两年项目实施后的地方,均实现了满栽满种,各季节间作物套作轮作,无一块地闲置。

曾经季节性撂荒,现在一年至少种两季粮

北山镇石龙村和丰登村各有500余亩地,都是2021年建成的高标准农田。除了大部分地方种了油菜外,其余地方全是去年12月种的冬土豆,现在冬土豆已经收获,地已翻耕,旋耕机碾压的痕迹还能看到。进入3月以来,这些地被陆续用于水稻旱育秧。

这两个地方原先都是坡地,坡度虽然不大,但地块却十分零碎。“最小的仅有0.04亩,最大的不过1亩。”石龙村党支部书记冯兵介绍,500余亩地就有七八百个田块,改造后减少到两三百个,最大的有4亩左右,最小的也达1亩左右。丰登村的情况也是如此。

石龙村位于北山镇到达州市城区的主干道旁,这一片集中连片,水源也较好,阳光充足,历来是粮油高产区。据当地群众介绍,尽管条件好,但因近几年外出务工人员增加,留守在家的劳动力年龄普遍偏大,除了种一季主粮外,季节性撂荒情况比较严重。

丰登村就在北山场镇旁边,无论是水源、阳光、交通等条件都比石龙村还好,可情况依然是那样,留守在家的农村劳动力,除了大春只种一季口粮外,小春基本上就大面积荒芜了。“这种情况自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后,就彻底改变了。”丰登村党支部书记张前永说。两村高标准农田一经建设完成,达州市通川区穗香农民专业合作社就将两处共1000亩地流转了,该合作社拥有耕田机、收割机、插秧机等农机10余台,还建有自己的烘干房,实行全程机械化耕作,大大提高了土地生产能力,每年仅水稻就产出50余万公斤。

除水稻外,小春还种油菜和小麦,并与水稻轮作。或者小春种油菜或小麦,与大豆或玉米套作,一年至少两季主粮。“其实还可以种一季,就是在玉米、大豆收获后,种一季冬土豆,冬土豆收获后正好赶上水稻旱育秧。”冯兵说,这样安排,土地完全没有闲置。

以前牛都耕不了的田,现在能进小型农机了

青宁镇长梯村,从名字便可想象到其地形地貌,处于一片山坡上,农田呈梯状分布。全村正在实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共713亩,但有8个施工点,分别被山林分割,每一小块又呈梯状,最大的一块202亩,当地人称为“聋子湾”,意思是站在别处随便喊,这里都听不到。

长梯村地处偏远,离青宁场镇6.5公里,离达州城区45公里。记者在现场看到,这里每天有10余台大型机械忙不停地施工,为的是赶在3月底左右完成,不影响今年水稻栽插。花如此大力气在这里搞高标准农田建设,说明通川区正在将高标准农田建设向纵深推进。

长梯村党支部书记李正伟说:“‘聋子湾’一带的群众种田是真苦,就是去年都还在用牛耕田,就算买回一台小型耕地机,要把它抬到地里都很费劲。况且,这一带共50余户人家,仅10余户人常年留守在家,平均年龄都在65岁以上,70岁的人都算主要劳动力。”

据施工方介绍,仅“聋子湾”这处原先就有六七百个田块,最小的只有0.01亩,真的是“巴掌田”,甚至连牛都无法耕作,只能靠人挖。通过坡改梯、小改大,最终改造出来,平均一个田块可达2亩左右,而且2.5米宽的机耕道可串联每一块田,完全适宜机器耕作。

改造完成后,将大大节省人力。长梯村的老支部书记王洪建今年75岁,一直在坚持耕种。“我家共有10余亩,以前我只能种三四亩,现在我一个人完全能种完这10余亩。”他说,这里的群众不懒,虽然都是六七十岁高龄,但个个都是种田能手,现在地改好了,种田积极性会越来越高。

李正伟也说,村里高标准农田建设还没完工,就已经有外面的专业合作社来谈土地流转的事情,但大多数村民不愿意流转,都表示要自己耕种,当然会充分利用改造后的良好条件,充分发挥机械作业的优势,一年四季都不让土地闲置,否则对不起政府这么大的投入。

农田“三力”大幅提升,高产高效有了基础

如今,通川区正在进行全区高标准农田“百日会战”,除中央、省级农田建设补助资金投入外,通过发行高标准农田建设专项债和政府融资方式,切实解决本级财政配套资金4000余万元,确保每亩建设资金不低于3000元投入,甚至达到了每亩3500元的标准。

青宁镇驻长梯村干部全小军说,区上要求工程建设以格田整治、渠系工程、提灌站、生产道路等为建设重点,以高效节水灌溉为突破口,补齐农田宜机化和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建设两块“短板”,最终实现农田灌排能力、农机作业能力、耕地生产能力“三力”大幅提升。

通过去其他地区参观学习得来的经验教训,为防止工程完工后出现渗水、漏水甚至垮塌滑坡等问题产生,该区农业农村局下派专业技术人员深入一线蹲守指导,尤其对于坡改梯后的田埂地基要反复碾压、夯筑,并增设排灌水沟,以保证既关得住水,又排得走水。

通川区在“小改大”的操作中,没有过分追求将田块变大变方正。“如果一味追求大和方正,那就还得往下挖,可很多坡地土层就那么点厚,挖深了就会触及石头。”张前永说。

为保证改造后的农田质量提升,通川区不仅要求各地必须做到耕作层熟土覆盖,还由区上统一采购有机肥施加到改造后的农田里,去年共改造2.87万亩高标准农田,共施有机肥高达930余吨。

金石镇位于一山梁上,场镇下面便是层层梯田,共七大板块。如今,金石镇梯田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层层叠叠的金黄油菜花,秋季这里又会是层层叠叠金黄的稻谷。春秋两季独特的风景已成为金石镇乡村旅游一张名片,吸引着媒体和游客的目光。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传君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 荐 信 息 发布
相 关 文 章 发布
    无相关信息
栏 目 最 新 发布
栏 目 热 门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