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推动基地共建 实现种子生产质量、效益双提升
时间:2023-07-01  来源:中国农网  作者:祖祎祎 王澎(编辑)  行业:农林

嘉祥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黄泛冲积平原,土地肥沃、土层深厚、易于耕作,适宜夏大豆生长,是我国重要的大豆制种基地,先后获评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首批国家级区域性大豆良种繁育基地、全国科技良种制种基地、国家级大豆制种大县、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3月10—11日,围绕“加快提升种业基地建设”主题,笔者赴国家级大豆制种大县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开展了调研,走访了圣丰、华亚、诚丰3家企业,与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种业企业、科研单位、制种农户等座谈交流,听取意见和建议。

总体看,近年来,在国家制种大县奖励政策的持续支持下,嘉祥大豆制种基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制种面积稳定、利益联结紧密、创新要素集聚、辐射带动有力,但也存在产业效益偏低、企业竞争力不强、用地和融资难、种子套牌侵权时有发生等问题。


多措并举聚合力,推动种企集群发展

目前,嘉祥全县大豆良种繁育面积18万亩,年繁制种量约1.5亿斤,年供种占黄淮海流域大豆种子交易量的70%以上,大豆种业成为当地的农业主导产业。能有这样的发展水平,与当地采取有效措施、调动各方积极性、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密切相关。

政策扶持体系,助推产业集聚发展。强化规划引领,围绕建设“种业强县”,编制“十四五”嘉祥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规划和国家级制种大县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思路和目标。培育龙头企业,创新开展繁种大豆收入保险试点等政策,对年销售额超过3000万元的种业企业给予补贴,发放“大豆产业集群贷”1.5亿元。全县大豆种业企业达到24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推动集群发展,整合涉农项目资金6000余万元,规划建设总面积97.6平方公里的农业产业园。创新“种业+综合服务”经营模式,引导种业企业入园集聚,园区大豆种业产值达到28亿元,成为国内大豆种子生产集聚区、销售集散地、科技集成应用区。

强化科企深度合作,提升育种创新水平。搭建研发平台,积极支持圣丰、诚丰、华亚等种业企业与中国农科院、南京农大、山东农科院、山东农大等科研院校开展联合育种、技术研发等方面合作,拥有国家大豆种质创新与育种技术重点实验等省级以上科技研发平台8个。加强人才引进,先后与盖钧镒等5名院士合作,聘请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韩天富等国内外30余位育种、栽培专家为技术顾问,引进高层次人才80余名。开展育种研发,拥有自主育种能力企业7家,先后选育“圣豆”“嘉豆”“华豆”等一大批高产优质新品种,通过省级以上审定品种104个。开展抗逆、高产、高蛋白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功培育基因编辑品系13个。

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发挥联农带农作用。一方面,县财政投入5000万元,成立种业产业园区投融资平台,撬动社会资金2亿元,支持种业企业发展。另一方面,创新实行“土地流转、订单带动、股份合作、种粮协同”发展模式,引导种业企业流转土地,开展大豆原种繁育。全县种业关联企业达27家、农民合作社221家、家庭农场227家,带动制种农民30余万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530元,高出全县平均水平36.5%。

优化种业市场环境,擦亮“嘉祥豆种”品牌。加强种子市场监管,持续强化种子执法检查,严格田间检验、种子质量监督抽查和种子备案管理等,规范种子生产经营秩序,严厉打击种子假冒伪劣、套牌侵权等违法犯罪行为,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引导行业自律,成立嘉祥种子协会,制定《嘉祥大豆协会自律公约》《嘉祥良种繁育基地管理办法》等,倡导种子企业诚信经营、抱团发展。提升品牌影响力,积极申报“嘉祥豆种”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承办首届全国大豆种业高峰论坛、全国大豆良种增产增效现场观摩会、中国(嘉祥)大豆种子论坛暨成果转化地展现场会等活动,提升“嘉祥豆种”品牌知名度。


仍存诸多困难,制约产业健康发展

经过多年发展,嘉祥国家大豆制种基地产业链供应链水平有了较大提升。但是,面对新形势,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产业经济效益偏低。从种植比较效益看,嘉祥县大豆制种产量210公斤/亩,种子收购价格7元/公斤,亩收入1470元,而种植玉米产量700公斤/亩,收购价2.6元/公斤,亩收入1820元,扣除种植玉米增加的100元成本,大豆制种亩均效益比种植玉米低350元,农民扩大大豆制种积极性不高。嘉祥强民农民合作社理事长郭茂先说:“这两年玉米行情好,大豆制种每亩要比种植玉米低300-400元,好在大豆收获时比玉米更省事,国家要给予大豆种植补贴”。从产业对地方经济贡献看,2022年嘉祥大豆种业销售额10.7亿元,但利税、利润、税收都较低,总量偏小。有种企负责人反映,大豆种子销售不纳税,目前公司交纳的税只是土地占用税。从产业结构看,种业产业链条短,难以延伸,缺乏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产品附加值低,制约产业发展。

种业企业竞争力不强。企业多数为小规模企业,产品单一,生产经营成本高,平均销售利润率仅5%左右,市场竞争力弱。自主创新能力弱。育种研发周期长、风险大、投入高,多数企业不愿长期稳定投入研发。全县仅7家具有自主育种能力,占比不到1/3,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仅圣丰种业1家,研发投入超过销售额5%的仅有3家企业。种业人才缺乏。种业从业人员整体知识水平偏低,对大豆种业前沿科技了解不够。种业检验人才尤其匮乏,国家项目支持的检验仪器设备闲置多,使用率不高。种子加工现代化水平不高。仅圣丰、诚丰、华亚等几家企业拥有大型现代化生产线,多数企业仍为小型生产线,缺乏烘干、分级精选等环节先进设备,部分仓储设施老化严重,时有种子霉烂变质现象发生。此外,企业缺乏先进的现代营销模式和管理机制,阻碍了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企业发展用地和融资难。多数企业正处在发展上升期,晾晒、仓储、加工都需要土地,但是用地指标有限,企业扩大经营用地难度大。有种企负责人表示,目前,建个晾晒场都很难拿到用地指标,严重制约企业发展。同时,银行贷款手续繁琐,审批周期长。缺少适合种业企业的贷款品种:银行贷款一般以一年为一个周期,而企业仅在种子收购的几个月内需要流转资金。特别是每年到收购种子时,企业需要垫付巨额资金,压力非常大。部分种业企业资金短缺,机构贷款需要资质担保,但企业固定资产少,设备价值和品种价格难以评估抵押,导致企业融资难。

种子市场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大豆种子市场中无证生产、套牌侵权和制售假劣种子等违法行为仍然存在,尤其是以商品大豆冒充大豆种子,套包、白包现象较为突出,既损害农民利益又扰乱市场秩序。行业自律不够,个别种子企业诚信经营意识欠缺。种子市场监督检查和处罚力度不够,经营者违法成本低,种子企业维权难度大且成本高,严重影响了大豆种业的健康发展。


推进基地、企业共建 提高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嘉祥国家大豆制种基地取得的进展及其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新发展阶段,国家制种基地必须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实施好制种大县奖励政策、现代种业提升工程等项目,推进优势基地与龙头企业结合共建,提升种子生产质量和效益,提高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一是要打造一批国家种业强县。研究制定种业强县评价办法,打造一个新的增长极,在全国96个制种大县和120个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中遴选一批产业基础扎实、管理服务较优、科技创新和企业带动能力强的种业强县,积极整合政策、资金、项目等资源要素,重点支持种业强县的产业链建设,协调种业用地、用水、用电、交通等条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种业强县建设。

二是要推进制种基地与龙头企业结合共建。支持种业企业与制种大户、合作社、农民建立长期契约合作关系,确保基地持续稳定。支持企业建设现代化种子生产加工设施,在土地流转、建设用地、金融支持等方面给予倾斜。定期组织与基地有关部门、金融机构、专业合作组织等对接,协调解决企业遇到的实际问题。引导企业在发展战略布局中统筹基地建设,加大资金、装备、人才投入力度,立足当地打造支柱产业、富民产业。

三是要强化制种基地科技支撑和管理服务。开展制种农机装备研发创新,着力突破玉米去雄、水稻机插、无人机赶粉等全程机械化技术瓶颈。探索利用田间可视化、水肥智能施用、全程质量信息追溯等智慧技术,提升基地管理信息化管理水平。强化制种企业生产经营许可资质、亲本种子植物检疫等市场准入审查,严格落实生产备案制度。定期开展制种基地巡查,组织开展种子质量抽查,抓好制种过程管控。打造制种基地公共服务平台,支持有条件的基地市县建立种子检验实验室,组织技术人员培训,提高制种人员专业素质。

四是要强化制种基地考核和工作宣传。加快制定国家制种基地绩效评价管理办法,定期评估基地的建设、管理、运行情况。严格落实“有进有出、动态管理”,对考核不通过的制种基地,限期整改或予以“摘牌”。及时总结制种基地建设,深入挖掘基地企业结合共建、政策创新、社会化服务等方面的典型案例,利用新媒体、网络、电视、报纸等形式,以及大型展会等平台,加大宣传力度。

执笔人:饶泉钦 种业管理司农作物种业处二级主任科员

禹城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挂职)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 荐 信 息 发布
栏 目 最 新 发布
栏 目 热 门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