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小团队”释放“大能量”
时间:2023-12-21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王春植 王春植(编辑)  行业:渔业

“小团队”释放“大能量”

——广西柳州激发“四力”打造渔业技术人才小高地

“鱼苗终于稳定存活下来!”12月14日,柳州市柳江区成团镇设施渔业生态养殖示范基地技术总监王代前很兴奋。在柳州市渔业技术推广站(以下称:柳州市渔业站)技术员的指导和帮助下,他们在圆池成功培育出半个米粒大小的鱼苗,为渔业产业实现了“降本增效”。

像这样帮助养殖户和养殖企业解决生产问题只是柳州市渔业站团队深入基层展开帮扶的一个缩影。除此之外,这支仅有9人的团队还主动承担了多项自治区和国家科技项目,并在实战中不断打造高层次人才团队。

精准检测有效防控

 “要继续加强管理,控好水质,培育好鱼苗。” 12月15日,在渔业水质与病害防治实验室,柳州市渔业站农艺师王志强检测了陆基圆池内鱼苗及食物,结果显示均为正常。而就在前不久,圆池养殖户培育的几批‘鱼花’(鱼苗)都以失败告终,通过排查发现,引进鱼苗未经检测,自身携带病毒,导致难以成活。

为了提升鱼苗成活率,柳州市渔业站团队从提前检测入手,通过对引进鱼苗进行精准检测,实现有效防控。今年12月13日,广西柳州水生动物疫病防控监测区域中心初步通过验收,这是目前全区唯一一所国家拨款建设的地方区域水生动物疫病防控实验室,将实现快速、精准检测并有效防控水生动物疫病。

有了检测技术的加持,当地的渔业产业实现了更好的发展。目前,柳州市渔业站指导和服务陆基圆池养殖基地4个,陆基圆池1068个,预计年产优质水产品1000吨、年总产值2500万元。

科学种养促农增收

近年来,柳州市渔业站积极通过科技创新和示范带动助推产业发展,重点服务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县——融水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稻鱼螺综合种养产业提质增收取得显著效果。

根据国家科技部组织专家组绩效评估结果,近两年在融水县建立稻鱼螺综合种养示范基地面积2317亩,亩产效益提高55.40%,带动农户208户,户均增收2.52万元;在三江县建立基地面积2089.36亩,亩产效益提高42.25%,带动农户207户,户均增收3.24万元。该站在三江县良口乡建立的稻鱼标准化示范基地禾花鲤亩产量由原来的50公斤提高到68公斤。

柳州市渔业站站长、乡村科技特派员文衍红介绍,通过多年持续服务,建立稻鱼螺综合种养产业地方标准13项,建立自治区级水产良种场1家,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3个,创建广西第一个国家级稻渔标准化示范区,推广规模超过15万亩,农民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产业规模初步建成。广西稻渔“三江模式”获国家稻渔综合种养典型案例,以三江县、融水县为主申报的“广西桂西北山地稻鱼复合系统”获列入国家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有力推进了乡村振兴。

建优队伍发展渔业

“打铁必须自身硬”,今年10月,在广西南宁市举办的第二届广西农业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决赛中,由柳州市渔业站组建的柳州市代表队获团体第一名。

在扎实的实践中,该团队还收获了累累的科技成果。主持及参与编制并获颁布实施稻田养殖环棱螺技术规程等地方标准18个,获得广西2022年科学技术合作奖及低成本田螺发酵饲料的制作方法等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7项。

90后硕士研究生周李柳是团队中的一员,毕业后放弃了大城市的工作,选择回到家乡。“柳州市就业环境越来越好,单位的同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每完成一个研究课题或攻克一个技术壁垒,都有很大成就感。”周李柳说,在工作中深耕渔业技术,推动本地特色产业发展,让她找到了工作的价值。

据了解,为了提升服务水平,该团队致力打造高水平人才队伍,全队研究生学历人数比例为55.6%。文衍红说,在柳州市人才政策的支持下,年轻的渔业技术员在不断成长,下一步将建优育强基层农技人才队伍,带动农民增收。( 作者:张捷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王春植)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 荐 信 息 发布
相 关 文 章 发布
    无相关信息
栏 目 最 新 发布
栏 目 热 门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