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清晨,滴答的雨声唤醒宁静的乡村。从陈院镇到店村镇,再到鸡峰镇,车子在成县的乡村道路上蜿蜒前行,穿梭在连绵起伏的青山间,烟雨蒙蒙也难掩绿意盎然,回首间道路两侧的花开得正艳。行进在青山绿水之间,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日新月异的乡村特色产业,恬静雅致的乡村幸福生活不断映入眼帘……农村大地处处向“新”而生。
“干就干成、干就干好。”近年来,甘肃省成县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以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助农增收为目标,以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促进美丽乡村建设为重点,以乡风文明不断凝心铸魂为切入点,使得乡村面貌发生了新变化,群众幸福生活迈上了新台阶。
“改”出环境优美农家院落
干净整洁、美丽宜居,是广大人民群众对乡村最朴素的向往和追求。
走进陈院镇梁楼村,绿树花草与整洁村落相映成景,一个个温馨的农家小院,一处处新颖的移风易俗文化墙,在雨水的映衬下显得更加朴实自然。
“左手边的这座院落闲置了好多年,巷道人居环境提升后很快就被租赁出去了,现在用于开办农家乐。”“这棵柿子树有200多年树龄,秋天挂果的时候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跟随着陈院镇副镇长李小凤的脚步,一转头来到了村民姚君的家中。
正在厨房忙活的姚君是陈院镇梁楼村的“八改”示范户。厨房灶台上炖着大盘鸡,撩起门帘的那一刻已是香味四溢。崭新的厨房十分敞亮,白色大理石面板搭配着现代灰色调的橱柜和洗菜盆、进水排水设备、煤气灶、抽油烟机等一应俱全、摆放有序。
“以前,我们家煮饭就在一张简易的木板上做,切菜时摇摇晃晃,菜饭经常撒落一地。”姚君说。对照标准,村上指导“八改”,户里对地板、房屋顶棚、橱柜、灶台、上下水等进行了改造。
“做饭不再烟熏火燎,用水排水十分方便。”姚君的感受也是改厨后这里村民们的一致感受。
从姚君家出来的这条巷子原本是一条总是泥泞的小路,在乡村振兴示范项目的实施下,巷道得以硬化,实现了水路分离,村民们告别了踩烂泥的日子。
“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以往的村里,谈“厕”色变。要么在房子后面搭个简易草棚茅房,要么是出了家门走一段路,远不说,那气味儿直冲鼻。如今,村里人可是感受了一屋一厕的便捷。
走进村民吕艳连家中,干湿分离的卫生间设计,厕所的墙面地面都贴着瓷砖,梳妆镜、热水器、洗手池、淋浴花洒、冲水马桶一样不少,还加装了厕所门,干净且整洁。
“之前在村口挑水,现在自来水又进院又进房;建在屋外几十米的厕所也改建到了自家院中。”说起改造,吕艳连感叹不已。如今,绿植水池、假山盆景点缀着整个院落,房里窗明几净。
农村垃圾治理是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重要一环。“垃圾去哪里?”位于梁楼村石马坝社陈院镇生活垃圾低温磁化处理站给出了答案。
绿山掩映中的处理站,丝毫没有难闻的气味。站里小花园内,色彩艳丽的小花,透着花香点缀在绿色草坪中,景致甚美。一辆辆满载着垃圾的清运车辆有序地驶出站内,前往垃圾集中点统一清运。
工作人员将运来的垃圾,通过前期的简单分拣,去除玻璃、石头、金属等不可处理物质,把余下的塑料制品、纸制品等可碳化、可燃烧的生活垃圾送入热解炉裂解,经过两到三小时低温磁化处理,排放出的合格残渣还可用于农田肥料,处理过程中废气的排放量极小。
激活产业发展内生动力
眼下,正值万物生长的时节。陈院镇梁楼村渔乐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里,一片生机盎然。
3个偌大的鱼池,两三人坐在池塘边,悠闲地垂钓;数百盆多肉千姿百态、肆意生长,令人目不暇接;长廊交叉着数间凉亭,古色古香的小木屋并排而立;“鱼菜共生”种植养殖基地的池水中不时有鱼浮出水面进食;鱼池旁边种植着蔬菜,鱼池的水和菜畦相通,实现“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的生态共生效应。
“依托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而发展的产业已覆盖周边农户,有效带动了村民们增收致富。”李小凤满脸笑意。
近年来,成县在田园上“绘图”、土地上“绣花”,把一个村当作一个景点来设计,把一户农家当作一个小品来改造,鸡峰镇长沟村便是其中之一。
山林涧谷,云雾缭绕,林壑敛色,清风徐来。漫步在鸡峰镇长沟村的小桥流水间,大口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眼前一排排简洁古朴的民宿,伴随着鸡犬相闻,乡野的静谧在当下一刻享受无余。据村里人介绍,每到夏天,这里便是避暑纳凉的好地方。
去年,鸡峰镇长沟村作为试点村,实施了农村厕所粪污集中处理及资源化利用试点示范项目,将厕所污水、畜禽粪污等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全面改变了“一家清粪满庄臭”的现象。
之所以能够发展乡村旅游,得益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持续推进和乡村振兴项目的实施,让村庄面貌大幅提升。
如今,干净明亮、美丽便捷的农村人居环境,使得村集体和农民得以实现“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家门口自主创业增收的同时,也激发了村民们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生活质量、扮靓乡村家园、建设和美乡村的内生动力。
打造和美乡村幸福之家
看似一个小变化,对村民来说,是能触手可及的幸福生活。
站在梁楼村焕然一新的幸福苑前,陈院镇副镇长李小凤感慨之余,更多的是骄傲。“曾经的旧村委会和社工站,经过打造后,成了村民家门口的幸福家园。”
梁楼村上留守老人和儿童较多,为了让幼有善育,老有颐养,村上整合东西协作项目资金150万元,倾心打造了幸福苑,并实现“一苑三用”。将餐饮住宿功能以较低的租金对外出租,承包企业采取早餐2元、中午和下午餐各4元的模式,每天为该村留守老人、留守儿童提供日常饮食,并免费为80岁以上老人提供一日三餐;改造的学习室,由村上联合社工站及志愿者社团开办免费的假日托管班,让留守儿童假日有地去、作业有人教;保留的爱心理发屋、洗衣房则由村上志愿者服务队定期为留守老人理发、换洗衣物、床单被套等。
“如此一来,盘活了闲置资产,保障了幸福苑的正常运转,也能让企业盈利,每年能为村上挣得2万元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了三方受益。”李小凤说道。
一条条宽阔平坦的水泥路通往各个村社,一排排整齐的太阳能路灯矗立在道路两旁,一座座青砖白墙的农家屋舍分布有序……
漫步在成县店村镇新村,突然被一声亲切的呼唤吸引过去。“来,姑娘,尝尝我熬的炒油茶。”这位热情的村民是村里“八改”示范户王大娘。
跟着王大娘来到家中后院,炉火上熬煮着油茶和罐罐茶。庭院干净,盆景花卉点缀其间,葡萄架上的藤蔓纵横交错,头顶的遮阳棚让小院中独享一片阴凉。
“开门见绿色、推窗是景色,住着感觉特别舒服。”说起自家的好风景,王大娘言语间满是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