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地方新闻
内蒙古扎赉特旗“增减挂钩”,勾画乡村新图景
时间:2024-05-22  来源:新华社半月谈  作者:魏婧宇  地方:内蒙古

  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扎赉特旗努文木仁乡新民村289户村民的2024年,是从住新房开始的。扎赉特旗等地将农村闲置建设用地整理为耕地,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不仅让当地乡村增加耕地面积、更好守护粮食安全,还壮大了村集体收入、促进乡村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勾画出一幅新图景。

  住新房,迎新年 

  扎赉特旗是全国产粮大县,拥有广袤的黑土地。为提高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效率,当地将闲置、荒废的农村建设用地进行调整,一部分建设为现代化居住区及配套设施,其余部分复垦为耕地,形成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进行跨省域调剂。

  据了解,国家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渡期内,原“三区三州”及其他深度贫困县、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拆旧复垦安置节余的建设用地指标在省际协商基础上由国家统筹跨省域调剂使用。

  新民村作为扎赉特旗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试点村,将3个分散的村屯集中起来,共整理出集体建设用地1104亩,其中200余亩用于建设居住区、养殖区、基础设施配套区等,861亩复垦后变成高标准农田。

  在暖意融融的楼房里包饺子,新民村村民于静高兴地说:“如果没有土地增减挂钩政策,我这辈子在村里也住不上楼房。如今冬天不用烧柴取暖,屋里也不会走风漏气了。出门走几分钟就是幼儿园,家里娃娃不用去镇里上幼儿园了。”

  扎赉特旗在建设回迁小区时,充分考虑了群众的实际需求。努文木仁乡党委书记徐振国说:“村里几乎家家都要腌酸菜,酸菜缸不方便搬到楼上,我们为每户建了10平方米的小仓房,村民们习惯种菜园子,我们将40亩预留用地改造成菜园子,每家分一块去种菜。” 

  截至目前,新民村回迁安置的居住区、幸福院、幼儿园、村民办事大厅等基础设施已建设完成,配套的养殖区、粮食仓储区、农机储存区等项目预计今年6月末全部竣工。“不仅我们住上了新房,牛羊也能‘住新房’了。”村民王士宽说。

  “唤醒”沉睡的土地资源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的实施,使新民村获得新增耕地,为发展现代农业盘活了土地资源。”徐振国说,新民村腾出的建设用地指标虽然跨省域调剂了,但耕地还归村集体,村里可以成立合作社发展现代农业。

  为了更高效利用整理出来的新增耕地,新民村改变传统分产到户、分散经营的模式,采取代耕代种、全程托管等现代化农业经营方式,鼓励和支持村民以资金、资产或技术等入股合作社,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像新民村一样,扎赉特旗不少地方正通过增减挂钩政策,“唤醒”沉睡的土地资源。

  扎赉特旗好力保镇启动了内蒙古首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好力保镇党委书记鲁永泽说,全镇18个村的民宅占地一共是3.7万亩左右,2023年已有4个村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2024年将继续在14个村实施,预计总共将形成土地增减挂钩调剂指标1.87万亩。

  新增耕地将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助力粮食稳产丰收。鲁永泽说,镇里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黑土地保护等项目,将实现小块田向大块田、低产田向高产田、闲置庭院向规模水田这三个方面的转变。

  2022年以来,扎赉特旗已累计复垦耕地1.17万亩,原本荒废、闲置的建设用地变成了高标准农田,不断提高土地增值效益,有效提升了粮食产能。

  勾勒产业振兴新图景 

  扎赉特旗旗长麒麟说,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可释放农村土地价值,不仅提升粮食产能,还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提升生活质量、拓展生产空间、改善生态环境。

  根据自然资源部、财政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出台的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的管理办法,复垦土地的调出价格根据复垦土地的类型和质量确定,复垦为一般耕地的每亩30万元,复垦为高标准农田的每亩40万元。

  获得的调剂资金将优先保障当地的安置补偿、拆旧复垦、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生态修复及农业农村发展建设等。

  新民村党支部书记徐洪波为记者算了一笔账,新民村新增耕地861亩,如果以每亩800元流转费估算,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约70万元,此外安置小区内建了12个门市房,每户租金还能增收9.6万元。“这些都算到村集体收入里,村集体将用这些收入为村民全额缴纳物业费、补贴取暖费,剩下的还能发展养殖业。” 

  鲁永泽说,土地综合整治后,村集体经济壮大了,村里发展产业更有底气和动力。目前好力保镇正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建设了万亩稻田画、“稻梦星空”民宿、味稻小街、米宝乐园等农旅融合项目,未来将进一步促进旅游、农业、畜牧养殖等融合发展,引领乡村全面振兴。

  新建的集中安置区预留有建设用地,可以发展小型加工业、订单农业、服务业,一些回迁的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60岁的新民村村民杨维成成为小区门卫,他说:“现在小区物业有20多人,都是本村的,有的像我一样年纪大了,有的身体不太好,干不了重活,在小区里看看大门、扫扫卫生,活不累还能挣点钱。”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 荐 信 息 发布
相 关 文 章 发布
    无相关信息
栏 目 最 新 发布
栏 目 热 门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