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技致富 > 综合科技
集装箱里的智慧种植“大比武”——全球顶尖团队角逐第三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决赛资格
时间:2022-10-21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于婷婷 

在上海光明母港垂直农业研究中心,此次大赛定制的集装箱式种植箱已改装完毕。 莫斯提 摄

在上海光明母港垂直农业研究中心,一个个陈列的集装箱中,一场“没有日照和土壤”的种植终极“大比武”即将拉开帷幕。箱内的种植架已被划分为三或四层,每层都装有种植托盘。托盘中的营养液通过管道与控制台相连,可以长期保持设定的浓度。集装箱的金属外壳并不透光,颗颗生菜将在人工定制的光与液中按照计划生长。

“我们团队拥有在南极极端环境下进行蔬菜生产的成功经验。”“与常规光照模式相比,我们设计的这套动态光调控方案,预计能够降低苦味40%-60%,产量提高30%-50%。”

近期,在2022光明多多垂直农业挑战赛暨第三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决赛队伍选拔现场,15位领队围绕如何在集装箱里种出好吃、高产、实惠的生菜向评审团提交种植方案,并进行视频路演。自8月初开启招募,本次大赛共吸引全球30支顶尖团队、150多位青年科学家报名,最终有四支顶尖团队脱颖而出进入决赛。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认为,本次比赛表现出两点可喜之处。首先,几乎所有参赛项目都运用了多学科交叉技术,尤其是AI的新技术应用;其次,选手普遍将创新与创业结合,关注技术推广应用的经济性和生产经营的赢利点,探索了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

AI“菜王”各显神通

“你们考虑过集装箱的通风问题吗?”“病虫害防治的方案有吗?”“你如何看待种植密度调整带来的人工成本提升?”“在单位能耗和产量方面,你们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参赛选手就像钢琴师,只不过他们飞舞的手指谱写的是一串串整齐的代码,它们将代替选手进行智能化调控。”本次大赛评委之一、光明母港农业总监王金华告诉记者,种植方案前瞻性、落地可行性、技术推广性、商业化思路、智慧种植等是重要得分点。

王金华认为,这次的参赛队伍普遍经过充分酝酿,组成了涵盖光学、信息技术、农业种植等学科的综合性比赛团队,均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打破传统种植观念,提交的方案精彩纷呈,“比赛过程竞争激烈,各显神通。”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多多农研初赛是一场“含博率”极高的挑战赛。数据显示,参加比赛的93名青年选手中,博士达到39人,占比近42%。而四支决赛入围团队,“含博率”更是高达58.3%。

作为决赛团队之一,上海农科院团队由园艺所何立中博士带领,团队成员在设施栽培、智慧农业方面拥有丰富的理论及实践经验,曾为我国南极科考队员提供极端环境的蔬菜种植培训。

另一支入围的上海团队由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鲍华牵头,集结了农业工程、能源利用、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等农工交叉学科研究力量,阵容强大。该团队此前在上海交大“深蓝计划”项目“无能耗的海上自维持蔬菜种植平台”的支持下,共建基于太阳能光伏、光热利用,有机结合自动控制和浮板栽培技术的系统,初步实现光、水、肥等多因素的匹配和性能优化。

其余两支晋级队伍来自北京,且都是“王者之师”。其中,CyberFarmer团队成员是中国农业大学农业农村部设施农业工程重点实验室的青年科学家。他们在首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上与Horti?Graph组成联合战队,摘得AI组冠军。而LettusGrow团队由北京极星农业总经理徐丹挂帅,他们曾为北京奥运会及冬奥会供应生菜,不久前刚刚荣获第二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的第一名。

碰撞出产学研新模式

集装箱里种蔬菜究竟有多难?“大赛使用的‘翠恬生菜’是一个全新品种,我们相信参赛选手都有能力种出来,但如何种好是个大问题。温、光、水、肥、气,仅光这一个环节,光周期、光谱、光量子密度这三个要素如何搭配就极大程度影响着作物的产量,更别提其他几大环境要素了,它们叠加的控制难度可谓是指数性增长。”王金华表示。

温室种植可以借助自然光,“靠天吃饭”,而集装箱种植,环境因素都依赖人工调节,对人工决策的容错率更低,挑战更大。而且,能源成本是植物工厂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如何降低能耗是关系到产品推广与消费者利益的现实问题。

目前,初赛选手提交的种植方案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农业学者从作物栽培的需求与规律入手,将传统的种植经验与人工智能结合,优势互补,以获取更佳的种植结果;另一类则是工科专家将生菜种植作为应用场景,以前沿技术解决农业生产的现实难题。

“本届初赛,人才辈出,踊跃赛智,不少团队不仅有理论分析,更有实战经验,充分说明植物工厂领域到达产业化风口,吸引了众多后起之秀跨入行业。”已是第三次担任“多多农研科技大赛”评委的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贺冬仙感慨道,因为参赛队伍优秀,评委打分非常不易。“本次比赛更注重实战经验与智能技术分析的接轨与融合,期待初赛胜出的四个团队再接再厉,在决赛中碰撞出工农学科交叉的火花,也沉淀出产学研学融合的成长空间。”

而大赛评委、上海农科院园艺所所长朱为民认为,在工学与农学结合方面,选手们可以在决赛阶段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与探索。“农科生往往在能源、控制、智能等工科方面认识不足,而工科生对农学的基础认识又不够,在比赛中与同行不断学习和进步,有助于提升解决农业实际问题的能力。”

“前两届大赛的成果,验证了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能够切实有效赋能农业,智慧农业大有可为。”拼多多高级副总裁朱健翀表示,“今年,我们联合光明母港共同举办第三届大赛,协同产业各方继续以农研大赛的形式,助力推动产业资源要素集聚,解决行业发展面临的关键共性问题,凝聚共识,推动智慧农业快速发展。”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欧阳靖雯

来源:农民日报

编辑:于婷婷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栏 目 最 新 发布
栏 目 热 门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