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技致富 > 综合科技
为国家育好种 让大豆变“金豆”
时间:2022-11-17  来源:央广网  作者:于婷婷 

undefined

央广网济南11月16日消息(记者程立龙 唐磊 刘博伦)这几天,徐冉的电话特别忙。在接受采访的一个多小时里,就有两三个电话打进来。“都是要种子的。”采访被打断,徐冉有些不好意思,也流露出几分得意,“这些打电话的人来自全国,有种植户、种企老总、农业局长,都在打听自己那里能不能种大豆‘齐黄34’。”

undefined

“齐黄34”(央广网记者唐磊 摄)

“齐黄34”为何有这么大的“魅力”?作为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豆类研发团队学术带头人,徐冉研究员娓娓道来:“从1996年开始,我们团队在试验田里经过七八年的筛选,把不同大豆的优良基因聚合到‘齐黄34’上,形成了具备高产、优质和广适三个宝贵特点于一身的大豆品种。”

undefined

大豆收获现场(央广网发 李青摄)

今年10月中旬,农业农村部组织有关专家对山东省禹城市辛店镇大周庄村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点进行现场测产验收,专家组测产结果为:玉米亩产与当地净作基本相当,多收了165.1公斤大豆。

undefined

徐冉(右)在“齐黄34”大豆种植田(央广网发 杨可欣摄)

用当地农民的话说,这就是“玉米基本不减产、大豆纯粹属白捡”,而此次测产验收中让农民“捡了大漏”的大豆品种就是“齐黄34”。

徐冉介绍,此次禹城市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试验采取“四行大豆、三行玉米”的“四三”种植模式,“玉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豆的采光,也影响了通风条件,但是‘齐黄34’耐荫性好,特别适合带状复合种植。”

undefined

工作人员正在对“齐黄34”进行研究(央广网记者唐磊 摄)

而“齐黄34”的优点还不仅耐荫性这一点。

山东东营垦利区地处黄河三角洲核心区,光照充足、气候条件优越,可脚下的土地却盐碱化严重,有的地方除了茫茫碱蓬,几乎啥都不长。“旱了收蚂蚱、涝了收蛤蟆,不旱不涝收碱嘎巴”,一句民谚,道出了生活在这里农民的深深无奈。

“种了好几十年地,从没见过这么高产的大豆。”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海南村村民苟勤芝祖祖辈辈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今年尝试性种下“齐黄34”这种新豆子“探探路”,“没想到亩产超过300公斤,乡亲们都说这是‘金豆子’!”

undefined

作物研究所人工气候室内景(央广网记者唐磊 摄)

作为优质耐盐良种,“齐黄34”不断在盐碱地上创出产量新高,让患了“绝症”的土地“起死回生”。“今年,在东营市的盐碱地上,我们的‘齐黄34’取得了亩产329公斤的好成绩,实现了大豆在盐碱地上的单产新突破。”徐冉说,作为优良的大豆品种,“齐黄34”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的种植面积已近20万亩,成为向盐碱地要粮、要油的“敲门砖”。

undefined

人工气候室内培育的“齐黄34”(央广网记者唐磊 摄)

一款好的种子,要顺利完成从大田到餐桌的全流程,不仅要做到“高产”,也要做到“优质”,只有好大豆才能做出好的豆制品。

“‘齐黄34’这个大豆加工豆制品确实能给我们企业提高效益。”济南的冠珍轩豆制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善元表示,相比普通大豆,“齐黄34”能做到“1斤豆子多出3两豆腐”,腐竹的产出率能提高4至8个百分点,而且品质、口感俱佳。

undefined

作物研究所培育的各类种子(央广网记者唐磊 摄)

据了解,“齐黄34”在单作、间作、盐碱地等不同栽培模式下均实现了高产,先后创造了全国夏大豆和盐碱地单产纪录。目前,“齐黄34”已覆盖黄淮海、江淮、西北、西南、华南等大豆产区,累计推广面积超过4000万亩,是我国长城以南推广面积最大的大豆品种。2021年,“齐黄34”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最近,徐冉团队的“新作品”大豆新品种“齐黄39”生产经营权以100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山东土地自然资源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他说:“育种得朝着市场需求的方向努力。这个新品种含异黄酮特别高,最适合加工豆浆,既能满足种植户对高产的需求,也能满足传统加工和精深加工的需求。”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个品种可以造福一个民族。在徐冉及其团队的努力下,大豆变成“金豆”,育出了美好的前景和丰收的希望。

来源:央广网

编辑:于婷婷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栏 目 最 新 发布
栏 目 热 门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