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靠阳光雨露,甚至不用土壤,就能种出新鲜蔬菜和水果——这不是什么科幻电影,而是即将出现在资阳临空经济区智能制造产业园内的真实场景。 近日,记者在该产业园清泉片区看到,爱勒康(资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已经竖立起上百个金属“货架”,水管和电线都已接入,工作人员正在进行调试。 “这就是我们的‘植物工厂’。”爱勒康农业科技相关负责人刘旭东说,未来蔬菜水果就种在这些“货架”上,不仅口感更好,单位面积产量也将是传统模式的数十倍,“项目已经进入最后的准备阶段,预计年内就能投产。”种菜不“靠天”,品质更有优势在车间中,工作人员为记者演示了植物种植的全过程:将种子播种在营养基质内,运用技术手段调控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以及营养液投放量等,使之符合植物生长所需要,再定时加入营养液,植物就能完成从萌芽、生长到结果的过程。
“简单来说,我们用LED灯代替了阳光,用有机物代替了土壤,将植物的生产环境设置为可控制参数。”刘旭东表示,与传统种植方式相比,用这种方式种植的农作物,生长发育可以不受或少受自然条件影响,产量更高。“单位面积产量可以达到传统种植的几十倍。”刘旭东以生菜举例,“我们1平方米的产量,就和传统种植模式下50平方米的产量相当。”
加上种植环境相对封闭,病虫害防治压力较低,“植物工厂”中出产的农作物在品质、口感和安全性上也更有优势。 刘旭东说,“植物工厂”并非全新概念,在远洋舰队、极地科考站等地已开始应用,过去主要用于解决极端环境下的种菜难题,随着技术的发展,目前也逐渐走进大众视野。“我们已经和以色列、阿联酋等国家和地区达成合作,正准备在国内大规模推广。”刘旭东表示,资阳工厂达产后,预计年产值将达到8亿—10亿元。“慧”出新图景,还需降低能耗尽管“植物工厂”具备产品质量好、产量提升快的市场化条件,但刘旭东也清楚推广的瓶颈所在——能耗较高。 为了满足植物生长所需,车间内需要用人造光源模拟光照环境,会造成大量能耗。据测算,“植物工厂”运行成本中,电能消耗占大头,“而电能消耗中光源消耗的占比最高,达六成以上。” 这就导致“植物工厂”模式种出的蔬菜,成本远高于其市场价格。刘旭东仍以生菜举例:每千克生菜的价格4—8元,而通过“植物工厂”生产的生菜,每千克要消耗10度电,加上其他物料、人力,生产成本高达20元。 “但也不是没有解决办法。”刘旭东表示,大幅度降低人工光源和空调系统的能耗,并实现“植物工厂”的智能化管控,构建智能、低碳、高效的植物工厂生产技术体系,是实现“植物工厂”大规模推广的关键。 这也正是资阳临空经济区对这一项目的期望所在。资阳临空经济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认为,“植物工厂”项目能进一步推动当地农业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比如利用远程控制实现灌溉和营养液调控。” 此外,这一技术在都市农业方面也有不小的应用空间。目前,当地已经和爱勒康农业科技达成合作,拓展城市的农业功能,“我们将在资阳打造都市农业应用示范基地。”上述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