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是我国第一大油料作物,提高油菜单位面积产油量是增强我国油料供给保障能力的重要途径。据专家调研显示,当前我国油菜大面积生产种植密度偏低,平均每亩仅1.5万株左右,缺乏耐密高产高油品种和配套技术是制约油菜产能提升的关键限制因子,亟需作为重点突破。
4月21日-22日,在湖北省荆州市举行的全国油菜高密高产高油技术模式暨“中油杂501”现场观摩会传来喜讯:“双密”高产高油技术,即采用耐密高产高油新品种和密植高产高油新技术,可为油菜单位面积产油量倍增提供综合技术解决方案。
经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现场测产,在荆州江陵县马家寨乡150亩稻油轮作区连片种植的油菜新品种“中油杂501”,理论亩产达361.2公斤(8折后),亩产油量达182.0公斤,比当地油菜平均单产增加124.3%、平均亩产油量增加172.5%。
“实现油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提升油料产能,一要靠品种,二要靠技术。”中国农科院油料所所长黄凤洪介绍,“中油杂501”是油料所王汉中院士团队历经10年攻关选育而成的优势品种。在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中国农科院创新工程稳定支持下,提出以油菜“双密”高产高油技术为核心的油菜产业新的绿色革命,并取得阶段性突破。本次会议通过新品种与新技术集成示范,是落实二十大“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和中央一号文件“深入推进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的具体举措,对进一步凝练攻关方向,鼓舞士气,加快油菜新品种新技术产业化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农科院油料所作为我国油料科技国家队,真正做到了敢于担当,善于作为,不辱使命。”农业农村部科教司副司长张振华表示,油菜新品种“中油杂501”配套耐密植高产高油技术,密度超过3万株/亩,生长整齐,籽粒密集,增产潜力大,同时在多年国家区试中,亩产油量比对照增26%以上,2022年襄阳和今年江陵的油菜高密高产高油技术模式示范点,更是实现了单位面积产油量翻一番的目标,让大家看到了振兴油菜产业、稳粮扩油的希望。下一步,将更加坚定信心,继续推进跨学科、跨单位、跨体系、跨部门合作,加快新品种新技术产业化应用,为守护国家油瓶子安全不懈努力!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乐明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