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地方新闻
从价格混战到3年3个茶王奖——科技赋能“江津茶叶”破局重生
时间:2025-04-10, 来源:重庆日报, 作者:未知, 地方:重庆, 阅读次数:10

茶王奖3个、金奖5个、一等奖1个!前不久,在江津区第六届猫山茶文化节现场,江津茶叶收获颇丰,台下掌声一片。


这场面与多年前形成鲜明对比——过去,江津绿茶深陷品牌混战、市场流失的困境。如今,“江津茶叶”不仅接连斩获大奖,还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江津大茶树”更喜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这个传统产茶区正书写着逆袭传奇。


科技兴茶 破茧重生


位于猫山的嘉平镇寒坡村,是猫山茶叶核心产区。清明时节,茶山上都是采茶的村民,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茶商。


“猫山茶叶在全区最出名。”茶农胡朝学感慨,江津茶叶以绿茶为主,有400年历史,种植面积达4万多亩。他说:前些年,猫山可没有这么热闹。


当时,江津全区靠种茶为生的茶农就有上万户,大大小小制茶、收茶的家庭作坊也有好几十家,绿茶品牌有20多个。但因各自分散经营,彼此打起了价格战,导致本地绿茶市场秩序混乱,在外也没有好口碑。


“转折始于2022年启动的科技兴茶工程。江津区农业农村委负责人称,由市区两级科技特派员和茶叶专家组成了指导组,指导组成员在12个产茶镇开展全产业链技术帮扶:推广巴渝特早等新品种替代老化茶树,实施无人机飞防与生物防治结合的绿色防控体系等。最让茶农称道的是‘1+N’服务模式——1个专家团队对接N个茶园和茶厂,从修剪到采摘和加工提供全周期指导。该负责人说。


如今,2.8万亩茶园入选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基地,2500亩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出口备案茶园和茶企实现零的突破。在嘉平镇,48小时鲜叶全程冷链运输体系,让早春茶提前10天抢占市场,每斤均价较往年提升20%


标准车间 智造蝶变


走进旺发茶叶的智能化车间,全自动萎凋槽、红外线杀青机等设备正有序运转。现在,从鲜叶到成品要经历12道工序,水分控制精确到±0.5%


嘉平镇党委书记简兴孝称,猫山茶产业曾受困于作坊式生产,10余家家庭工坊设备简陋,工艺停留在炒、揉两道工序。缺资金、缺技术、缺品牌、效益差,导致茶叶不好卖、卖不起价。


为此,当地政府先后引进重庆市欧尔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重庆市旺发茶叶有限公司、重庆茶佛生态农业有限公司3家企业先后入驻猫山,采取承包、与农户合作等方式流转茶林1.2万亩,形成农户分散经营、企业适度规模经营、企业与农户合作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


为提升茶叶加工水平,江津区还利用各级财政资金强化加工车间建设。目前,全区具备茶叶加工能力的主体达19家,其中10家具备精制加工能力。德感工业园还建成了3156平方米的万级茶叶净化生产车间。


“科技赋能催生工艺革新。”猫山有茶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成俊介绍,在茶叶生产技术指导组帮助下,茶叶的加工程序由过去的炒、揉两道程序,变成了蒸气杀青、冷风冷却、一次揉捻、回潮、二次揉捻等多道程序,大幅提升了加工品质。


现在,江津茶叶经营主体达50家,其中旺发茶叶、欧尔农业等获评重庆市农产品加工业示范企业”“重庆农产品加工业百强示范企业”“重庆农产品加工成长型100,并成为市级龙头企业。据预计,2025年,江津区春茶加工产量将突破900吨,产值超1.5亿元。


抱团发展 形成矩阵


自首届中国(杭州)国际茶业博览会以来,江津区积极组团参加各类茶博会、农交会等展示展销活动,宣传推介江津区富硒茶产业,改写了茶叶代工贴牌的被动局面。


旺发公司负责人丁富兰坦言,通过全区抱团宣传推介,公司4款茶叶的销量和价格都实现了30%以上的增长,全国各地的订单纷至沓来。旺发茶叶牵头组建的重庆市江津区茶叶产业化联合体,让区内畅途农业、真云茶厂等10余家经营主体与旺发茶叶建立购销关系,共同助推江津区富硒茶产销两旺。


如今,旺发公司生产的茶叶先后获得了富硒认证和绿色认证两个证书,其中“四面绿针”还入选了重庆10大优秀茶产品,高端茶叶单价更是从1斤三四千元提升到上万元。


“富硒茶让茶企和茶农都尝到了甜头。”江津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称,江津聘请的茶叶首席专家,带着团队在茶树品种选育、红茶工艺优化、富硒茶制品开发等方面深挖潜力,不断推动茶产业向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和多样化发展,同时从打造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3个方面着手,推动江津茶叶品牌知名度与影响力持续上升。


在重庆市第十五届“三峡杯”名优茶评选中,江津区选送的“喝梢牌·帅香红一号”红茶勇夺红茶组茶王,这正是茶叶首席专家团队黄庄试验站对红茶茶树品种选用、初加工工艺、精制品配等环节不断优化的成果。2022年至今,茶叶首席专家团队优化工艺生产的红茶产品在市级以上茶叶评比活动中累计获得茶王奖3个、金奖5个、一等奖1个、银奖1个。


品牌矩阵已形成集群效应。如今,“江津茶叶”跻身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四面绿针”三度蝉联重庆十大名茶。40余项行业奖项加持下,全区茶叶年产值突破2亿元,带动千余就业岗位。


“云雾山中叶,科技赋新香,品牌扬四海,共富茶路长。”如今,猫山茶农传唱起新的民谣。江津区相关负责人称,从昔日的价格混战到如今的品牌共赢,“江津茶叶”这条逆袭之路说明,传统产业振兴,既要守住绿水青山的本真,更要拥抱科技创新的浪潮。(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彭瑜


发表评论
共有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