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地方新闻
持续增强民营经济投身农业强省建设的底气和信心——访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杨金泉
时间:2025-04-18, 来源:新甘肃, 作者:未知, 地方:甘肃, 阅读次数:15

“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民营经济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和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为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汇聚起了强大信心和力量。”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杨金泉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省农业农村厅将坚决贯彻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结合工作职能,更加注重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以精准有效的服务保障全省农业领域民营企业竞相发展。


今年以来,全省上下聚力打造全国现代寒旱特色农业先行基地,聚焦“扩量、提质、延链、增效”八字诀,以构建全产业链发展体系为基础,以建设“牛羊菜果薯药粮种”八大产业集群为抓手,以推进基础条件提升、设施农业建设等六大工程为支撑,全力建设牛羊菜药4个千亿元、果薯粮3个五百亿元、种业1个三百亿元产业,力争全产业链产值达到6000亿元以上。


“全省3571家农业龙头企业,民营企业占比达到90.8%,值得关注的是,17家10亿级农业龙头企业中,14家是民营企业,占比82%,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力量。”杨金泉认为,正是诸多民营企业活跃在农业生产一线,发挥中枢枢纽和桥梁联带作用,牵引各环节全面提升,催生了一批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引领了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杨金泉表示,近年来,我省坚持“外引内育”双轮驱动,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一方面筑巢引凤,深入实施农业企业“招大引强”行动,结合省领导分区带队招商引资,借助全国重点商贸节会等平台,加大推介宣传力度,定期召开座谈会解决企业落地过程中的难点问题,让优质企业扎根陇原、投资兴业。2024年,招引世界500强企业和中国民营、制造业、农业500强17家,签约项目30个、签约额71.77亿元,万向集团、唐人神、大北农、雪川农业等“行业头部”企业项目相继落户,既给甘肃带来了资金技术,也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市场渠道。武威伊利落地后迅速成为西北乳制品龙头企业,兰州益海嘉里打造出西北粮油加工重镇,这些企业的成长轨迹,正是甘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生动诠释。另一方面,也注重本土企业的培育,在龙头企业奖补、链主企业选择上给予倾斜支持。甘肃蓝天马铃薯公司从马铃薯收购、种植做起,已成为集种植、加工、购销、服务于一体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年生产淀粉6万吨,产值超过15亿元。陇南市祥宇油橄榄公司着眼于育苗、种植、加工、营销、研发、旅游一体发展,研发橄榄油、护肤品、橄榄饮品、橄榄木艺品等70余种产品,2024年产值突破2.6亿元,市场份额稳居国产橄榄油前列。


“在帮助农业民营企业落地无忧、投产无阻、发展无限方面,根据不同的企业特点,用好用足政策支持,帮助农业企业健康成长。针对10亿元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创新推行‘一企一策’定制服务,量身制定培育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此外,全省上下还建立了干部包抓联企业机制,1200多名农业干部化身‘店小二’,为农业企业提供从落地建设到市场拓展的全天候、全周期、全链条服务。”杨金泉说。


近年来,甘肃紧盯重点环节、重点产业、重点领域,深入实施农业产业链暨“甘味出陇”招商引资行动,既进一步夯实了农业产业发展基础,又延长了产业链条,补上了加工、销售及物流等环节短板,推动产业体系日趋健全。


甘肃注重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引导金融机构、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农业产业体系建设,有效激活民间投资的“一江春水”。2021年至2024年安排省级财政资金2.14亿元支持341家企业,其中民营企业占比达94%。以2024年为例,5000万元的龙头企业奖补资金,撬动48家民营企业投入3.5亿元新建生产线,1.5亿元用于科研攻关,3600万元开展品牌建设,带动24.9万户农户增收,真正实现了“财政资金投一点,企业发展进一大步”。


2021年以来,我省累计争取中央财政国家特色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强镇等融合项目资金22.2亿元,其中95%以上投向民营经济(含农民合作社)。在张掖玉米制种产业园、定西马铃薯产业集群建设中,民营企业承担了70%以上的项目投资,带动产业链产值突破200亿元。


杨金泉表示,省农业农村厅将聚焦企业诉求,建立任务清单,加大政策支持,强化服务指导,促进农业领域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发力。一是做强“招引文章”。聚焦“牛羊菜果薯药粮种”八大产业集群,紧盯生产、加工、销售等重点环节,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思路,持续开展农业产业链暨“甘味出陇”招商引资,推动农业引资项目向量质双升转变。二是做深“联农文章”。健全联农带农机制,引导民营企业通过订单农业、吸纳就业、社会化服务、入股分红等利益联结方式,与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户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将小农户牢牢嵌入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让农民分享更多产业链增值收益。三是做优“服务文章”。做好招商引资项目和企业包抓联、“六必访”等服务,对项目洽谈、签约、落地、开工、投产全周期跟踪管理,主动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支持民营企业牵头参与国家农业产业融合项目。优化涉农许可事项办理流程,压减办理时限。四是做活“科技文章”。支持科技企业自立自强,引导民营企业参与科技攻关,支持重点企业单独申报或联合科研机构共同承担科技项目,加力攻克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瓶颈,引导民营企业参与科技成果评价,强化科技成果应用,推动更多科研成果在田间地头转化。(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马国顺)


发表评论
共有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