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综合新闻
江苏省海安市以“四区”建设为引领 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3-01-06  来源:  作者:未知 

  

江苏省海安市现代农业产业园于2022年批准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近年来,海安市党委政府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契机,高度重视产业园建设,加强统筹协调,强化政策扶持,加大工作力度,依托区域资源优势,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锚定农业高产、高效、优质、绿色发展方向,聚焦稻米+禽蛋两大主导产业,通过“生产+加工+科技+品牌”一体化发展,不断提升种养规模化、发展绿色化、加工集群化、科技集成化、营销品牌化的全产业链开发水平,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农民分享更多产业增值收益。正在积极探索一条农业现代化发展海安之路。


一、突出融合发展,建设全产业链发展标杆区

充分发挥园区主导产业优势,统筹农业生产、科技创新、美丽乡村、休闲旅游、文化创意等要素,拓展“稻米+禽蛋”产业多种功能,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形成产业融合、产城融合、产村融合的全产业链发展新标杆。加快新主体培育。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种养殖业,组建稻米、禽蛋产业联盟,走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发展之路。出台多项政策激励农业企业做大做强,充分发挥区域示范辐射作用。产业园内培育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0家,家庭农场1144家,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9家,村集体领办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73家,农民合作社580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8家,种养大户2978户。推进产加销一体。支持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合作建立农业生产加工服务体系,加强共享仓储建设,实现抱团发展。推动天成集团、婷婷蛋业、季和米业等大型龙头企业通过完善设施设备、更新老旧设备、提升检测检验能力等措施,提升深加工水平。建立健全从产品研发、生产加工到营销服务的贯穿产前、产中、产后的供应链。拓展农文旅融合。依托青墩遗址发现6000年前的炭化稻谷、畜禽骨架,建设水稻起源、畜禽驯化为主题的展示区、水稻种植无人农场体验区,整合旅游资源打造农耕文化旅游线路,建成国家A级景区13家,其中4A级1家、3A级5家。2021年接待游客463.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1.11亿元。

二、突出科技支撑,建设农业现代化试验区

深化产学研合作,优化种养殖品种,建立优质良种繁育基地,建立五大区域农业服务中心,打造“专家团队+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推广服务体系。搭建科技支撑平台。实施鼓励政策,进一步促进国内一流科技、人才等要素向产业园集聚。加强与中国农科院家禽科学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农科院、扬州大学等科研机构产学研合作,建立“成果转移转化中心”“技术研究院”“院士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广泛研发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强化示范推广应用。聘请技术专家,整合相关科技人力资源,为稻米、禽蛋两大主导产业协同发展出谋划策,不断提供科技源动力。发挥国家级、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的示范引领作用逐步向中小型散户辐射。在全省率先成立五大区域农技服务中心,打通科技服务与种养主体技术运用的“最后一公里”。推进数字农业发展。以推广现代化、自动化、智能化种养模式为抓手,加强国内外先进设施设备引进、研发,推广应用精量播种、精准施药、高效施肥、秸秆犁耕深翻、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绿色防控、绿色烘干、自动喂料、自动饮水、自动集蛋、自动清粪、养殖尾气收集处理以及温度、通风、光照控制等技术,实现种养生产智慧化。


三、突出绿色发展,建设种养循环示范区

加强粪污资源化利用,以“用”代“治”,推广农牧结合、种养结合的循环生态农业生产模式,优化养殖布局,养殖区与种植区配套规划建设,形成就地利用、就地转化的良性机制,有效改良土壤,减少畜禽粪便对环境的影响,保持农业可持续化发展。推进循环利用。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种养循环发展思路,紧扣“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等重点环节。扶持一批粪肥还田利用专业化服务主体,干成许多养殖场干不了、农民不愿干的事情,建立较完善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养殖场户、服务组织和种植主体紧密衔接的绿色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将“粪污”变成“粪肥”,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强品牌培育。探索“区域公用品牌+行业品牌+企业品牌”品牌培育模式,积极鼓励种养殖主体积极申报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园区注册有机食品 3个,绿色食品31个,省级绿色优质水稻基地面积49.9万亩。“天晟牧园”牌蛋制品获评江苏省农产品品牌,“海安大米”入选江苏农业区域公用品牌目录。保障质量安全。产业园种养殖大户全部列入江苏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以大数据持续赋能网格化监管,建立巡查、抽样、检测、追溯四位一体网格化管理机制,通过智能化监控,信息化闭环,“铁脚板”复核,成功构建农产品产地准出的“智慧天网”,守住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底线。


四、突出联农带农,建设共同富裕引领区

积极构建入园企业与农民紧密利益联结机制。支持返乡创业,解决劳动力短缺和老龄化问题,形成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让农民共享产业园二三产业增值收益,带动产业园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突出发展产业带动。通过发展稻米+禽蛋两大主导产业,带动园区农户3.4万人。2021年,园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65万元,高出全市平均水平31%。实施“哑铃式”种养联农带农模式,一头以饲料加工为龙头,一头以蛋品深加工为龙头带动产业链上的合作社和养殖农户,2020年被评为江苏省农业龙头企业联农带农典型案例。积极探索“产业联盟+产业化联合体”模式,通过建立产业联盟、产业化联合体、订单保价收购和二次返利等措施,充分发挥产业集群和质量管理优势,辐射带动农户增收。创新体制机制促动。推进新型合作农场建设,创新和完善土地入股集体经营,扶持农户以土地入股,村集体建立农地合作社,开展稻麦规模经营,帮助缺少劳动力的农户解决种田问题,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帮助农民致富。发挥稻米、禽蛋产业联盟作用,建立信息互通、利益共享的联结机制,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带动联合体成员增收。探索财政资金折股量化,将政策扶持资金、土地等生产资料折价入股,由经济组织统一管理经营,让农民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加快业态培育推动。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依托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教育科普、创意农业、农耕体验等,建成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开发“寻味海安”平台,采取农场供货、电商领头人专人配货、城区生鲜驿站存货取货的模式,帮助农户打开销路的同时,也把优质农产品送上市民的餐桌。2022年“寻味海安”被江苏省农业农村厅表彰为“产销对接,公益助农”十佳平台之一。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栏 目 最 新 发布
栏 目 热 门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