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技致富 > 综合科技
浙江瑞安:智慧农业让农民不再“靠天吃饭”
时间:2022-03-07  来源:中国农科新闻网  作者:未知 

农技人员对番茄进行整枝、绑蔓 陈瑞周 摄

中新网温州3月5日电(范宇斌 陈豫州 陈瑞周)眼下正是春耕时节,位于浙江温州瑞安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一座智慧蔬菜示范园里,过去传统的田间景象已经完全淡出,机械化、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农业生产成为主旋律。

审视当下,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农业从最初的人力、畜力劳动演变为以农业机械为主要生产工具的方式,实现了生产力的大增长。如今,物联网快速发展、信息大数据化冲击并改变着传统农业模式。

番茄种植大棚 陈瑞周 摄

这座智慧蔬菜示范园拥有8个玻璃大棚,分别种植樱桃番茄、水培生菜等。在这片用地面积总计23亩的农业园里,负责日常运作、照顾作物的仅有2名农业技术人员及一套智慧大棚解决方案——智慧城市数字微农系统。

记者了解到,通过园内的各类传感器,智慧城市数字微农系统可以实现营养液浓度、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含量等各项参数的监测,并分析处理数据,直观向用户反馈信息。数据达到种植计划所设阈值后,将启动相关设备进行智能灌溉、自动控温、自动遮阳等,自行调控大棚环境。

智慧城市数字微农系统 陈瑞周 摄

“数据采集是为了环境调控做决策用,机械可以24小时不停机地陆续采集,再储存到云平台,然后通过水肥一体化操作,农作物一天‘吃几餐’便由云平台决策。”瑞安市都市无土栽培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良彬介绍道。

据瑞安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技术员金子皓介绍,种植大棚内实现自动化管理后,他的日常工作就以定植、整枝、绑蔓等低强度人力作业为主,一旦作物发生病情,他也可通过手机端系统收到预警,远程操作改善大棚环境。

瑞安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陈瑞周 摄

“结合无土栽培技术、棚内铺设轨道、可升降式采摘车等,番茄即使生长到15米-20米长,我也可以轻松照料,将其生长周期延长至10-11个月,大大提升番茄的单位面积产量。”金子皓举例谈道。

这一种植模式虽然极大地提高了种植效率和产能,但也对植物生长环境提出了高强度、高精度的管理要求,传统的人力作业和人为经验难以保障。刘良彬表示,“正是现代化农业标准化种植,倒逼着农业人员采用数字化的解决方案,从而保证农产品品质的可控性。”

据了解,该智慧蔬菜示范园总投资约1600万元,于2021年建成投用,预计樱桃番茄年产量达7万公斤,水培生菜年产量达36万公斤。传统农业的“靠天吃饭”在此做到了“人定胜天”,无论天气如何变化,自动管理的数字化温室大棚都能保证作物品质。

接下来,瑞安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将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支撑和手段,探索高度集约、高度精准、高度智能、高度协同的现代农业形态,加快走出一条智慧农业发展、共同富裕示范的先行路径。

“云端储存的数据,就像农民种地把以前的经验积累下来,作为今年决策该种什么品种、该怎么种、用什么技术、怎么优化,数据积累的年数越多,数据就越精确,分析得越到位,对农业决策、种植决策更有作用。”刘良彬如是说。(完)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栏 目 最 新 发布
栏 目 热 门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