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技致富 > 综合科技
小站稻领先育种成果荣膺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时间:2022-03-29  来源:中国农科新闻网  作者:未知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为让中国人的饭碗端上中国粮,几代农业专家擎信仰之炬,育中国良种。在天津也有这样以“一稻济世,万家粮足”为己任的水稻耕耘者。

日前,经天津市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评议、天津市科技局审核,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授予《半弯曲重穗大粒理想株型创制及小站稻新品种选育应用》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成果育成新品种16个,相关衍生品种累计推广4000多万亩,创造社会效益30多亿元。其中优质抗逆超高产核心品种津原89,2019年以来,已成为京津冀地区面积最大的主栽品种。该项目是天津市优质农产品开发示范中心于福安研究员团队研发。这已经是该团队30余年来,第八次获得天津市科学进步奖。

三十七载攻坚小站稻“芯片”

得知获奖的消息时,于福安还在实验室忙着育种材料准备,各种不同世代种子材料,在他手中如数家珍。朴实、精壮、黝黑,典型的农人样貌,有领衬衣、笔挺西裤,传统的研究员形象,在实验田如果有人围聚着蹲在地头,那里准能找到于福安。好秧半年粮,进入4月后,于福安每天都要观察秧盘中苗情、根须和床土墒情,确保今年的小站稻能稳产丰收。

对于此次团队得到市级科技进步特等奖,既是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天津是典型的都市型农业,大田作物中小站稻名声遐迩,因此种业“芯片”是津门粮人的优势所在。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要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乘着乡村振兴粮食生产发展的新时代,津门育种人也用一粒稻种诠释对了粮食安全的责任。

于福安(左一)在天津市优农中心温室大棚中查看小站稻秧苗情况。

守少则固,力专则强。在于福安工作的三十七年中没有“分蘖”,只有在水稻实践研究中的不断“拔节”。他自1985年参加工作以来,始终在一线从事水稻育种的科研和推广。“最开始单位定位是引进新品种示范繁育推广,没有研发。团队通过几年工作,解决了天津的稻种多乱杂问题,赢得了农户信任。”天津市优农中心副主任、天津市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于福安回忆。1991年,天津水稻遭遇稻飞虱暴发危害,全市几十万亩减产、十几万亩绝收。“作为科技工作者,我更是种植户们的老乡、朋友。闻着漫天的农药味、看着庄稼的绝收、听着农户的痛诉,我们心里充满对粮食的心疼和束手无策的不甘。”对灾害的感同身受化作了攻克科研的不竭动力,于福安要从种子上解决抗病抗虫,将抗性育种作为研究方向。

“哪怕有个一个缺点,保守的农户也不愿意用新的品种。”对于于福安团队,成功不是一蹴而就。曾经历时8年,团队研发了具有抗性优势的品种津原28。“就因为有稻芒,不便于加工生产,没有被广泛推广,一度打击了大家的研发热情。”但利用品种抗病抗虫增产增收的梦依旧在前方,不断研发创新的路只能在脚下。进入2000年,团队在津原28基础上,研发了姊妹品种津原45,一炮而红。它率先克服了条纹叶枯病和稻飞虱的危害,获2008年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多年覆盖天津地区水稻面积90%以上,国内50多家育种单位作为抗源品种引用。此后,团队持续成功挖掘出水稻多种株型的有利性状,不断完善小站稻的种业“芯片”。

品种培优擦亮小站稻“名片”

踏平田埂,手挽稻浪。几十次春来秋往,于福安及团队先后评价了1660份水稻种质资源。抗性提升增了产量,如何增品质成为新课题。“天津人爱吃会吃,对于大米的食味要求很高。我们就比照日本‘越光’的食味开始育种。”于福安团队将攻克水稻大粒不优质的技术难题,作为新的育种目标和实施路线。2009年率先育成了大粒优质品种津原E28,解决了产量与品质的矛盾。“津原E28口感太好了。很多人尝过一次就会复购,供不应求。”天津市津南区迎新村的刘炳玉十年前种植该品种,就曾销售到25元/斤的高价。

“始终是产量品质抗性难聚合。我们要寻找耐盐碱,耐不良环境,抗病抗虫,稳产性好,还好吃的品种。”追求完美的于福安团队在水稻理想株型渐进性研究的基础上,终于在国内外首次提出了“半弯曲重穗大粒粳稻株型育种”。它对弯曲穗水稻特性进行扬弃,留下高抗性和好口感。同时具备了直立穗型品种叶片直立、抗倒伏和高产量。就这样核心品种津原89成为了优质、抗逆、超高产的“完美稻种”。如果说津原45是祖辈、津原E28是父辈,津原89这个小孙子则是青出于蓝。穗粒数上,津原89可达180粒,较普通稻谷提升20%;在千粒重上可达30.8克,也较普通稻谷提升20%,双项叠加增产在40%左右。半弯曲重穗大粒型粳稻品种后代具有遗传力强、育种稳定快的特点,创新了粳稻育种技术体系和优异性状连锁的种质资源,实现了粳稻理想株型育种的新突破。

目前,津原89大面积亩产800公斤左右,超高产田突破900公斤,按照农业农村部超级稻认定办法验收,百亩片平均亩产882.9公斤,创粳稻高产记录。在绿色高质量发展和极端气候多发的共同作用下,实现了品种更新换代。经技术鉴定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21年获天津市科技进步特等奖。

“津原89”并不孤单,因为小站稻的大家庭里优质品种栉次鳞比。仅于福安所在的天津优农中心就先后育成审定推广“津原系列”水稻新品种40个(国家审定13个)、植物新品种权13项。科研成果自2005年以来覆盖天津地区水稻面积80%左右,并推广到全国北方10多个省市。

此前过往,皆为序章,新品种仍在不断研发。“一篙御河桃花汛,十里村熶玉粒香”老人们回忆小站稻还是以香气闻名。为使天津小站稻香飘万家,于福安团队又在此前品质基础上,对香气开展研究。津原U99作为津原89的姊妹,因绿色高质量生产和味美饭香,2019年列为首批小站稻振兴品种。去年,极端天气频发,该品种也经受住了考验。“天津一农场插秧后持续23天无降雨,田间裂缝达3厘米、深10厘米左右,但是津原U99植株良好。”于福安兴奋地说,去年该农场仍迎来平均亩产达到了676.5公斤的丰收。在异地的示范田内抗涝能力,更让一向低调的于福安主动将好消息奔走相告。“在遭受洪水的河南,水稻新品种示范展示田连续淹水8天植株叶尖全部淹没,排水后死苗率高达60%-100%,可咱们津原U99植株依然正常,后期平均亩产仍然达到423.7公斤。”强大的耐旱、耐涝特性,使其成为小站稻夺稳产、高产的主要支撑。

优农中心多个品种,为天津优质小站稻振兴作出了突出贡献。近年来,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带领着优农中心等众多小站稻育繁推单位,主动肩负起推动小站稻产业振兴的历史重任,加快小站稻全产业链条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全面提高稻米“芯片”创新能力,擦亮小站稻这张悠久的名片。

育繁推一体科研没有“围墙”

九河下稍泽良田,鱼米丰饶百姓安。到2021年年末,天津市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72万亩,小站稻种植面积100万亩。为保障华北地区小站稻更大面积种植,天津优农中心年繁育水稻原种近万亩,生产原种600万公斤。为保持新品种的优良种性,中心配套"整穗育秧法"水稻三圃原种繁育技术,种子纯度达99.9%以上,大幅度提高了种子质量,使广大稻农用上原种级的种子,如同“菜板一样整齐”的水稻受到了广大稻农的高度认可。

去年金秋,在天津市宁河区一片特殊的稻田种,农户们手中操持的不是农机而是手机。直播、拍照、录像,他们记录下的是百余种稻米的性状特点。这是一场稻米的选秀,更是优质小站稻的精品品种的亮相会。长势长相、穗粒数、结实率和病虫害发生情况,水稻品种优劣在成熟季节一目了然。天津优农中心作为国家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基地,试验田里京津唐粳稻组、中早粳晚熟组等大类下,来自全国的百余品种水稻相继成熟,田垄间“各自为战”,展现品种优势。“津原89”“临秀325”“盘粳504”“中作2002”在京津唐粳稻分组里成了“近邻”。于福安表示,这样的对照展示各自优势明显区分,更有利于品种的推广。

去年,全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现场会在津举办。天津始终坚持小站稻全产业链条“三品一标”发展的做法也被推广到全国。天津市粮食作物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区内,生态种植示范片集成有机肥、生物菌剂、生物植保、水体降解涵养等种植技术,实现小站稻的全生态种植。优质稻麦双季绿色高效生产示范片内,强筋春小麦津强8号、优质抗逆麦茬稻津原85、津原53,生产实现“吨粮田”。历史小站稻风味栽培示范片,以增加插秧密度、减少化肥量及晚育晚插保产提质技术示范,建立肥药双减的稳产、绿色、高质生产模式。小站稻生态蟹综合种养技术示范片,实施稻蟹种养,一地两用,一水双收。优农中心的现代化水稻育秧区,育苗50万盘,集成基质、水肥一体化、物联网自动调控等先进技术,实现水稻育秩标准化、机械化、智能化。

于福安(右一)及团队成员在天津市优农中心津原89实验田中查看水稻生产情况。

在水稻配方施肥、良种良法等配套植技术上,优农中心独创40多项技术。采取技术培训、田间指导、现场观摩甚至一对一及时解决生产问题,向稻农推广,取得显著社会效益。其中耕前机械化配方施肥技术,改变了传统多次人工施肥方式,显著改善了稻田水环境,增产增收效果明显,天津地区覆盖率达80%以上。

“在心里种稻,科研人生才能有收成。”对于外界的各类奖项于福安心中海晏河清,“成功未必在我,成功一定有我们。”。小站稻是否发展了,有很多种答案,品种创新是答案、现代化标准化种植是答案、津农精品品牌发展是答案,于福安团队30余年的不辍耕耘,人才梯队的完善也是答案。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栏 目 最 新 发布
栏 目 热 门 发布